2012. 06. 16
『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可輕忽的女性病痛 __ 張宗閔醫師
什麼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即是子宮內膜細胞生長在子宮腔以外的地方,因而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症」。若長在卵巢內,則形成所謂的「巧克力囊腫」,而長在子宮肌層的則稱做「子宮肌腺症」。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因,至今仍不是很清楚;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常見且詭異的婦科疾病,患者年齡為生育年齡婦女以20~30歲最多,常見的症狀一般為:
*骨盆腔疼痛(Pelvic pain)
I. 經痛:可能是原發性加劇或續發性,其經痛的特點為起使於月經來臨之前數天,持續至月經開始或結束時。疼痛的性質為悶痛,疼痛的位置為下腹中央或兩側、背部,有時會牽連至兩腿。
II. 性交疼痛或非週期性的下腹痛和背痛:性交疼痛常發生於深插時,且在月經來臨前較厲害,這種性交疼痛和身體的姿勢有相關連,改變性交姿勢,有時可減輕疼痛。
*不孕症(Infertility)
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會引起輸卵管及卵巢周圍組織發炎及纖維化,導致粘黏、阻礙卵子的釋放及輸卵管捕捉卵子的過程,造成不孕。另外根據研究指出,患有此病之婦女,其腹膜液含有某些因子會妨礙精子的存活、卵子的捕捉、受精及胚胎發育的進行。
診斷
(一)觸診:
直腸、陰道內診時,會有子宮薦骨韌帶結節、子宮直腸凹陷窩壓痛之情形,或腹部觸診時,單側或雙側卵巢腫塊固定不動。
(二)抽血檢查:
檢驗血中CA-125的數值:CA-125的抗原存在於體內的器官組織中,組織受損或有異常的增生時,血液中的 CA-125便會增加,但與疾病程度不成正比指示。
一般CA-125正常值在35u/ml以下,若超過35u/ml便要考慮以下各種疾病:子宮內膜異位、骨盆腔發炎沾粘、子宮肌腺瘤、卵巢瘤。它雖然不能做為一種非常有效的疾病篩檢方法,一旦發現異常,仍不失為一種治療指標,如果CA-125下降表示效果不錯,如果CA-125持續上昇可能需要改變治療方針。
(三)腹腔鏡檢查:這是唯一能確定診斷的檢查。
(四)超音波檢查:可以找出體內巧克力囊腫的位置。
藥物治療
一般藥物治療主要是緩解痛經、下腹痛症狀,對於解決不孕症則效果有限。可用藥物有 Danazol 、 GnRH agonist / antagonist 、 Gestrinone 、黃體素及口服避孕藥。其中以 GnRH agonist 最為方便,一個月打一針就可緩解症狀,美國 FDA 已核准其使用於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及預防復發。最近新藥研發方向主要針對一些體內與雌激素製造有關的分子標靶來做治療,例如芳香環脢抑制劑、選擇性黃體素或雌激素受器調節劑、細胞素抑制劑等。
手術療法
對於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不孕患者,如果要恢復生機,就必須採取多管齊下的治療方法。除了藥物治療外,需要考慮以腹腔鏡手術移除病灶,術後再使用藥物做排卵誘導並配合人工生殖技術來治療,則可以顯著提高懷孕率。
結論
一般說來,月經疼痛的婦女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而不孕的婦女有四分之一是因子宮內膜異位所造成,而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有三分之二飽受月經疼痛和不孕的痛苦。懷孕固然是治療痛經的方法之一,但並非人人適用,除了以上短暫性的自我處置,還可利用藥物,如:子宮收縮抑制劑、避孕藥、黃體素來減少疼痛及經血量;此外,運用腹腔鏡去除病灶,不但效果好、傷口小,且不影響工作和生育,更是現代婦女的佳音。